
贝多芬:第五、第六交响曲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 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Lieder)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作品67)写作于1804年到1808年间,是所有欧洲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和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响曲之一。[1]它共有四个乐章:开头的奏鸣曲、行板、快速的谐谑曲到曲末。这首作品于1808年在维也纳的维也纳剧院首演,当晚便获得了广大的爱戴。当时,E·T·A·霍夫曼将这首交响曲称作“当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五乐章交响曲。这部作品模仿了自然。各乐章都有小标题,其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的声响效果,对于交响乐形式和结构的开创性变革,都大大提升了标题音乐的地位。 多拉蒂于1906 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早年曾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在这里,14 岁的多拉蒂曾跟随世界著名的匈牙利大作曲家巴托克和柯达伊学习音乐,他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于匈牙利民间音乐的了解和掌握上则更是受益匪浅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日后能够非常出色地指挥匈牙利民族风格的作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多拉蒂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又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中进修了很长时间的哲学课程,当然,这种对思想和逻辑方面学识的掌握,无疑是对他一生的艺术经历有好处的。多拉蒂作为指挥家首次登台是在1924 年,当时他指挥的是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随后,他又多次担任了德累斯顿和明斯特等地区的歌剧指挥。从1928年开始,他又在蒙特卡洛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中担任了大约八年的指挥,这期间,他曾率团在欧、美、澳洲等地进行了广泛的演出,并逐渐成了一个十分出色的舞剧音乐指挥家。1937 年,年仅31 岁的多拉蒂来到了美国,鉴于他在指挥舞剧音乐方面的突出造诣和威望,美国的新美国芭蕾舞团便立即将他聘为该团的首席指挥,从此,他便在美国打开了新的艺术天地,而且逐步地扩大了他的世界性影响,1947 年,他终于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众多的匈裔美国指挥家中的一位。从1945 年起,多拉蒂开始担任了当时处于低潮中的美国达拉斯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并为这个乐团的建设和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49 年,多拉蒂又担任了美国另一个著名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在本世纪60 年代左右,他又把指挥生涯的重点移到了欧洲,在1962 年至1966 年间,他受聘担任了英国BBC 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而1966 年以后,他又来到了位处于北欧的瑞典,担任了瑞典斯德哥尔摩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然而多拉蒂好像毕竟不是一位永久停留在一个地方的指挥家,随着时间的流转,他又于70 年代的中后期回到了美国,从1970 年到1976 年,他一直是美国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1977年,他又受聘担任了底特律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 多拉蒂是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指挥大师,这一点是人们都已公认的事实。在指挥风格上,他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指挥家,而且有着极为突出的行情性,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他的指挥带有着十分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动力感。由于他很擅长指挥歌剧和芭蕾舞音乐,因此他的指挥在音乐的色彩感和歌唱性,以及对音乐戏剧性的揭示上都非常的富有特色。传说他对音乐色彩的听觉能力极其敏锐和准确,而且在对乐曲节奏等方面的控制上也非常的精致和生动,这一切,都是他在指挥乐曲时所表现出的最为突出的特色。
专辑歌曲列表
-
纯音乐 大小:7.84 MB
-
纯音乐 大小:3.39 MB
-
纯音乐 大小:7.08 MB
-
纯音乐 大小:7.4 MB
-
纯音乐 大小:4.49 MB
-
纯音乐 大小:10.5 MB
-
纯音乐 大小:10.6 MB
-
纯音乐 大小:4.56 MB
-
纯音乐 大小:8.84 MB